东盟会议突发!澳大利亚为何边炒"中国威胁"边急着访华求合作?
东盟会议现场:澳大利亚突然发难,中美俄同台暗流涌动
2025年7月,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拉开帷幕。这场聚集了中美俄三国外长的国际会议,本应是地区国家深化合作的契机,却因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的一番言论掀起波澜。
中国外长王毅在出席中国-东盟外长会时,用四个关键词总结了双方合作成果:命运共同体纽带更紧密、区域开放步伐更坚定、安全合作更深入、人员往来更便捷。这四个"更"字,不仅印证了中国与东盟互利共赢的现实,更让部分试图搅局的势力显得格外突兀——澳大利亚,正是其中之一。
澳大利亚的"两副面孔":军事上渲染威胁,经济上急着握手
黄英贤在会议上的发言堪称"矛盾文学"现场。她一边强调"澳大利亚才是东盟值得信赖的伙伴",一边将矛头指向中国,炒作所谓"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演练改变力量平衡",甚至直接点名美国,称"亚洲需要力量平衡,而美国不想与中国发生对抗"。
展开剩余63%这番话的潜台词不难破解:
拉拢东盟刷存在感:通过强调"合作伙伴"身份,试图削弱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; 为美国介入铺路:以"力量平衡"为借口,推动更多域外军事力量进入亚太,配合美国"印太战略"; 制造阵营对抗:用冷战思维渲染"中国威胁",挑拨地区国家关系。讽刺的是,就在黄英贤大放厥词的同一时间,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正率领多家企业高管准备访华。7月12日至18日的行程安排中,他多次公开表示:"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,就是保障澳大利亚的就业。"
矛盾心态背后:美国的压力与经济的依赖
澳大利亚政府的"两面派"操作,本质是外部施压与内部需求的博弈:
美国因素:作为"五眼联盟"成员,澳大利亚长期被绑在美方战略战车上,从军事合作到意识形态围堵,处处被要求"选边站"; 经济现实: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,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澳元,涵盖铁矿石、农产品、教育等多个领域。但"既要又要"的算盘,在中国这里注定打不响。正如中方多次强调:合作需要诚意,对抗没有出路。阿尔巴尼斯若想访华取得实质成果,首先得摆正态度——停止在军事上抹黑中国,停止为美国介入亚太制造借口。
地区格局新动向:合作才是主旋律,搅局者终将边缘化
此次东盟会议的"澳大利亚插曲",恰恰暴露了部分国家在亚太事务中的尴尬处境。当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、推动区域一体化时,某些势力仍沉迷于"拉小圈子""搞对抗"的旧思维,最终只会沦为地区和平发展的"绊脚石"。
事实已经证明:亚太不需要军事对峙的"平衡",需要的是互利共赢的"共赢"。澳大利亚若真想成为"值得信赖的伙伴",就该用实际行动证明,而非一边渲染威胁,一边伸手要钱。
发布于:山西省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